14个月前,小程序正式上线。那时候,“小程序无用论”与“下一个风口论”针锋相对。工具类小程序最贴合张小龙说的“用完即走”,游戏类小程序在春节过后开始收刮巨大流量,但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类小程序早在2017年闷声发了大财,在2018年频获融资,而且已不是小程序卖东西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 “微信生态”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讲小程序电商:
1. 小程序电商潜力几何?
2. 小程序电商为何会爆发?
3. 5大类小程序电商如何布局微信生态?
一. 小程序电商潜力几何?
小程序月活4亿,电商类用户规模前三
根据QuestMobile最新的《微信小程序洞察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突破4亿,到2018年底将超过6亿。而这个数字与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大致相同。
在这其中,除了小游戏外, Top100小程序中移动购物类目占比达到12%。
「拼多多在双十一期间的日均订单量超过了京东,仅次于天猫」、「iDS 大眼睛两周买了 2000 万」、「蘑菇街小程序拉新数据碾压 App」……
双11成了小程序电商彻底爆发的节点。
数据显示,当天小程序电商流量是平时的7.8倍,当日的新增用户是平日的12倍,分享次数是平日的10.6倍,访问分享率近20%。
到了今年2月,小程序近7成的电商用户每月都会使用小程序进行各种购物行为。
一些消费者告诉乐创蜂巢,排在他们小程序列表的前几位除了美团、饿了么等,便是拼多多、每日优鲜、京东等。
二. 小程序电商为何会爆发?
流量、支付和用户属性
小程序并不是很新的概念,百度在两三年前就推出了轻应用,和小程序很像,没起来。支付宝也推过小程序,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经历过一年不断更新改版的小程序,为什么电商首获红利?蜂蜂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 流量属性:更多场景、更多入口。一直“克制”的张小龙,在正式上线后的几个月内,小程序开放了二维码、公众号图文内添加小程序,小程序还引入 LBS 服务,甚至在群、个人主页内都内置了小程序的入口。这些都为电商提供了更多的场景,自带流量属性。
2. 支付属性:微信支付的完善。用户能够方便、流畅地在微信里完成交易闭环;
3. 用户属性:小镇人民登上消费舞台。随着中国电商市场逐渐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而微信内正聚集着这一批人民,得天独厚的获客环境,让他们这些“2017 年还没网购过的人”有了尝试的机会。
三. 5类小程序电商如何布局微信生态?
重社交、弱内容,打法不尽相同
我们从阿拉丁指数的网络购物TOP50的电商小程序中发现,除了一些典型的电商巨头,还有一些原生电商和新兴电商成长也非常快。
日活和月活反映出用户的需求,资本的反应则是最直接反映出市场前景。
无论是资本青睐的,还是用户规模爆涨的,这些电商小程序或者相关项目逐渐形成了5大分类。但是单讨论小程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有人认为“小程序+公众号+群+朋友圈能有什么样的组合打法”才是微信生态的本质。我们以获投以及在榜单表现亮眼的几个小程序为例来讲讲他们的打法。